科室简介: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是山西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共有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医师中博士5名,硕士8名。骨科共有床位69张,下设创伤、脊柱、关节、手显外科和骨病骨肿瘤五个专业组,治疗范围涵盖骨科领域的所有疾病。
近年来,在刘强院长的带领下,我科将临床、教学和科研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以细划专业,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为要求,通过理论学习、专业培训、技术交流、病例讨论、学者讲座、业绩考核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医务人员的专业意识,全面加强骨科队伍建设,培养骨科顶尖人才,精心打造专业品牌。临床上已将显微外科技术应用于骨缺损修复领域,在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领域与国内同步发展,开展了人工关节置换术和翻修手术,关节镜技术,脊柱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复杂骨折创伤的治疗和重建技术,骨肿瘤的保肢技术等,享誉三晋大地。在基础研究方面,继续深入传统的优势研究方向---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基础研究,又开展了骨缺损的组织工程修复的基础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在骨愈合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骨缺损修复与重建等方面也积累了许多研究经验,先后获得省科研奖励18项,其中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近年来还开展了脊柱外科、关节外科的相关基础研究。
2006年—2011年,共发表论文53篇,其中,在SCI上发表1篇,中华级杂志杂志上发表论文23篇,国家级杂志22篇,省级杂志7篇。共出版专著10部,获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科1项。目前仍承担科研项目9项。
研究方向
1.创伤外科
骨科自建科以来,就始终把严重创伤的早期救治当做工作的重点,致力于骨创伤的诊治与研究。早在上世纪90年代,骨科就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带锁髓内钉闭合穿针治疗骨折的新技术。近年来,随着严重的、高能量创伤患者的逐渐增多,多发伤、复合伤患者的早期救治越来越成为创伤骨科的治疗难点。创伤骨科学组在刘强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多年发展,采用微创手段治疗骨折,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依托综合医院的医疗优势,在多发性创伤、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在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治疗方面与国内先进的水平同步发展;对于脊柱和四肢骨折的畸形愈合、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疑难病症,采用微创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发表相关论文24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2.显微外科及周围神经损伤
手外科和显微外科一直是山医大一院骨科的专业特长和优势技术项目,已经逐渐形成了以复杂手外伤,手先天畸形,手部疾病,断肢、断指的诊治、修复、重建为主的专科特色。骨科显微外科技术娴熟、力量雄厚,完成了大量断肢、断指的再植手术,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游离皮瓣、肌皮瓣、骨瓣修复全身各种组织缺损,肢体肿瘤瘤段切除后的再植,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骨折不愈合等。尤其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方面已经开展了带血管的游离神经移植、周围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臂丛神经损伤等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均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在显微外科方面的基础研究主要包括:1.胎儿周围神经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研究。本研究利用胎儿组织抗原性低的特点,给予物理化学处理,为修复神经缺损找到一条新路,研究成果鉴定居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静脉移植修复神经入肌段缺损。本研究扩展了以往静脉移植修复神经缺损的范围,将其用于神经入肌段缺损,为该部分神经损伤找到一种方便可靠的方法。研究成果鉴定居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血管植入自体神经段修复神经缺损。此方法为自体神经移植改善了血供(营养),加速了移植体的神经再生。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游离大网膜移植治疗颅骨慢性骨髓炎合并大面积皮肤缺损。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使长达10~20年不愈的骨髓炎创面愈合。经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脊柱外科
山医大一院骨科脊柱学组专门收治各类脊柱疾患。主要在颈椎伤病、微创脊柱技术、经皮椎体成形术、下腰痛、椎间盘突出症等方面形成明显的优势。目前各种后路椎弓根钉钩棒系统、前路钉板系统、椎间融合器等已在骨科得到广泛应用。在脊柱骨折、腰椎滑脱、脊柱退变性疾病及脊柱肿瘤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该专业的主要治疗范围包括:1.上颈椎疾患。如寰枢椎半脱位、寰枕畸形等。2.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和部分神经根型颈椎病需要手术治疗;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手术,使患者在术后可以更早活动,功能更接近生理状态。3.脊柱骨折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骨折。4.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管狭窄症。脊柱外科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开展了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开窗髓核切除术,结合短节段固定技术,提高了患者脊柱的稳定性。发表相关论文9篇。
4.关节外科
山医大一院骨科关节外科学组专门从事四肢关节疾病外科治疗,主要治疗范围包括髋、膝、踝、肩、肘和腕关节的病变。先后开展髋、膝等人体主要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镜手术,取得满意的疗效,使无数失去关节功能的患者重新获得关节功能。
关节外科学组开展的临床工作包括:各种关节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常见髋、膝关节的人工关节置换和翻修;难度大的复杂髋、膝关节置换和翻修;复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各种关节及韧带创伤的重建和修复;关节镜的检查与微创治疗;四肢各种骨病,包括先天性畸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外科治疗;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疏松、创作性畸形下肢骨折、骨盆骨折、髋臼骨折的外科治疗,骨折不愈合的治疗等各种关节疾病的外科治疗,发表相关论文9篇。
5.骨病与骨肿瘤
山医大一院骨科骨病骨肿瘤学组是我省创建较早,以治疗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骨坏死为主的专业性学科组。学科组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充分利用我省最早的骨组织库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原因的骨组织修复手术。近年采用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深冻辐照技术保存同种异体骨移植已用于临床治疗骨缺损千余例,疗效显著。骨病学组主要以外科方法治疗四肢、骨关节和脊柱各种良、恶性肿瘤;瘤样病变、骨与关节结核;急、慢性骨感染;化脓性关节炎;骨坏死等疾病。
目前骨病骨肿瘤学组瞄准国际尖端技术,不断引进技术。对四肢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的重建技术有所提高。人工假体置换、大块异体骨植骨、骨水泥填塞等疗效显著。骨盆肿瘤半骨盆切除,半骨盆置换,脊柱肿瘤椎体置换,骶骨肿瘤切除,股骨远端恶性肿瘤旋转成型等治疗技术在省内达领先水平。在治疗急、慢性骨髓炎、骨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经久不愈的溃疡、窦道方面疗效显著。该科率先应用介入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使许多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
骨病学组还开展了多项新技术、新业务。如:四肢近关节骨肿瘤瘤段切除加长柄人工关节再植术、成人股骨头坏死滑膜切除减压术、多椎体结核同期病灶清除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四肢恶性肿瘤瘤段切除保肢术等。
新业务新技术
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是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独家引进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它是物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基本无副作用而被称为是骨科疾病最新的绿色疗法。我科引进的大型骨科体外冲击波治疗仪,具有双波源和精确的X线定位系统,对病变部位定位准确,适用于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不连、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跟痛症、腱鞘炎等骨科疾病。因该疗法无创、无副作用、缓解症状快、治疗后无需特殊护理、极少发生并发症而深受患者的青睐,部分患者因此免除了手术治疗。我科从2010年6月开展此项工作至今以来,已治疗各类骨科疾病378例(18髋、77膝、270例劳损、6例骨不连、1例距骨坏死),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